舟山宏波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廠區內,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轉眼“變”成了磚頭。在岱山,變廢為寶還將舉一反三:小微企業危廢規范化集中收運點將啟動、廢棄秸稈變為有機肥的處理中心將動工、工業固廢分揀處置項目正全速推進、污泥堆肥發酵工藝線已啟動 (據本報20日報道)……如此“吃干榨凈”各類垃圾,經濟和社會效益著實可觀。
垃圾圍城是普遍的 “城市病”,垃圾分類已成為許多城市的環保行動。我市推行垃圾分類以來,已取得垃圾減量及資源化利用的明顯成效。而作為全市先行試點之一啟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的岱山縣,更用積極的源頭治理告訴大家:分類誠可貴,無廢價更高。
有道是,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。照此,一旦放對地方豈不就無垃圾、無廢品了?事實上,人們在垃圾分類中也在不斷嘗試垃圾減量、廢物利用,比如將快遞盒重復利用等。但無論如何,仍有大量無法利用的垃圾只能送去焚燒。這說明,“放對地方”絕非易事,實現 “無廢”目標更需科技助力。
岱山通過引進環??萍计髽I、先進工藝線,為實現變廢為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這種政府行為,理當更多地輻射全社會。不說別的,把消化餐廚垃圾的“黑科技”請進家門、店門,整座城市就能減少海量垃圾、增加可觀財富。 “無廢城市”,真是魅力無限、潛力無限。